上世紀五六十年代,時任北大中文系主任楊晦曾說:“大學不培養作家”,大致同期的復旦中文系主任朱東潤也說:“大學培養學者,不培養作家”。
  一個人能否成為作家,關乎先天稟賦才情、後天生活閱歷,以及機遇,這些都非大學教育所能提供。作家的培養,並非學者那樣“板凳坐得十年冷”。但是,作家和學者之間,也非涇渭分明、非此即彼的關係,而是存在交集。譬如,要成為學者型作家,那麼,學術素養的加深、文化底蘊的增強,也就最好還是得有大學教育的臂助。
  上世紀八十年代,徐中玉擔任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主任,雖未標舉培養作家,卻也曾規定:凡創作上取得成績的學生,畢業論文可用文學作品代替。於是,趙麗宏畢業論文是詩集,孫顒則出版長篇小說《冬》……華東師大中文系還由此催生了為世矚目的“華東師大作家群”現象,可謂雖無培養作家之名,而有培養作家之實。由此看來,北師大雖高調喊出“培養作家”,也談不上是“第一個吃螃蟹”的。
  作家固然未必大學所可培養,大學卻無妨辦“作家班”。北師大新增“文學創作”碩士專業,高調喊出“培養作家”,要是學生能成為傳統意義上的作家,固然好;要是不能,退而求其次,成為學者型作家也不錯;再不然,也不排除轉走治學道路,轉型成為學者。局囿門戶之見誠不必,風物還宜放眼量。
  (山東 於立生)  (原標題:作家未必大學可培養 大學卻無妨辦“作家班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geovidzrdcct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